丢人丢大了!2025年8月,信阳师范大学办校庆,发起捐赠倡议。学校搞活动收点钱挺
丢人丢大了!2025年8月,信阳师范大学办校庆,发起捐赠倡议。学校搞活动收点钱挺正常,但他们喊了个口号叫“千班万元”,就是每个毕业班必须凑够一万块。学校发通知后,大部分班级群里都炸了锅。网友:明明是自愿捐款,怎么有点像摊派任务。2025年8月份,信阳师范大学一纸校庆捐款倡议引发轩然大波。学校为迎接建校50周年,发起“千班万元”活动:号召每个毕业班集体捐钱,建议金额不低于一万元。校方嘴上挂着“自愿参与”四个字,可具体操作让校友心里直犯怵。这事刚在网络上曝光,立刻炸开了锅。表面说是自愿捐款,可当学校把每个毕业班都绑上“至少一万元”的指标,味道就全变了。你想想看,班级群里开始接龙报数,张三五百李四八百地晒捐款记录,那些手头紧或者根本不想捐的人咋办?大伙儿心里都明白,那个刺眼的“万元目标”明晃晃挂着,就像赶鸭子上架似的,让本来单纯的校友情分变成了硬性任务。争议像滚雪球越闹越大,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。头一桩便是”嘴上说自愿,手里拿鞭子“的操作让大伙儿心寒。校友们翻出内部文件,白纸黑字写着“未达标班级通报批评”,这和学校对外宣称的“自愿原则”完全是两张皮。老校友苦笑着打比方:“这就跟过年回村,村口摆着功德箱还贴着捐款榜,嘴上说随缘心里念着数额,哪个进门不别扭?”第二个实在问题是硬凑万元的难度。98年毕业的老校友掰着指头算账:“全班四十多号人,有当老板的也有吃低保的,硬要凑整万块不是为难人?”更别提刚出校门的小年轻。有个送外卖的年轻校友把手机截图晒出来:每天跑四十单才挣两百多,看到捐款通知直接把群设置了免打扰。有意思的是,捐款记录反而显示有几个事业有成的校友单笔捐了十万。这不正说明该捐的自然会捐,硬性摊派只会寒了普通人的心?最扎眼的还是把师生情谊标价的操作。校方搞出个感谢等级表:捐五万能参加校庆晚宴,捐一百万直接给晚会挂名字,活脱脱把校友分成了三六九等。网上传得广的段子说得更直白:“以前说百年树人,现在看是明码标价。”更让大家窝火的是学校前后矛盾的做法。事情闹上热搜后,校方急忙发声明说“暂停活动”,可校友群里还在叮叮咚咚响。某班级截图显示,班主任仍在群里催交钱,捐款通道也没关闭。其实校友回馈母校本是人之常情,关键看怎么个做法。隔壁省有高校搞了个“捐杯奶茶钱”活动,十块二十块不嫌少,反而筹到不少暖心款。信阳师大错就错在把情意变成指标,把自愿搞成摊派。教育圈内行说得在理:“好大学是靠日积月累的口碑,不是运动式捐款催出来的。”眼瞅着五十周年校庆快到了,这事留下的心结却不容易解开。更严重的是影响到了学校声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