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167p1175

标签: 解放军

8月3日,央视播出了一期特别关注台海局势的节目,引发广泛关注。节目中详细展示了解

8月3日,央视播出了一期特别关注台海局势的节目,引发广泛关注。节目中详细展示了解

8月3日,央视播出了一期特别关注台海局势的节目,引发广泛关注。节目中详细展示了解放军陆军两栖合成分队渡海登陆的全过程:包括无人艇在登陆前进行排障,无人机蜂群率先突击敌军前沿阵地,第一波次的火力打击完成后,无人破障船和无人机群协同推进,为后续主力部队开辟安全通道。与此同时,歼-35战机为075型两栖攻击舰编队提供空中掩护,实施登陆突击。随后,画面中出现了解放军海军航母编队出动,成功驱离企图干扰登陆作战的美日联合舰队及其战机。此次演训中,以075两栖攻击舰和071船坞登陆舰组成的登陆舰编队,疑似在台岛以东海域展开演练,凸显出解放军在两栖作战能力方面的快速提升。短短四年间,中国海军就建造了4艘排水量超过4万吨的075型两栖攻击舰,并且数量还在持续增长,显示出中国海军两栖作战力量正在形成规模优势。未来,075型舰艇的总数控制在6艘左右将比较合理,毕竟更先进的076型两栖攻击舰也将逐步列装,预计起步规模不少于4艘。从整体布局来看,中国未来至少需要6艘航母编队,两栖登陆舰的数量则要在12至18艘之间。理想配置是一艘航母配备一艘076、两艘075,用于构建完整的远征登陆打击体系。而在战术层面上,仅部署两艘075和四艘071,也只是刚好能够完成一次重装合成旅的投送任务,可见目前的投送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和强化。
台名嘴:中美军舰在澳大利亚海域大打电子战,美军多架无人机被干扰落海,解放军大获全

台名嘴:中美军舰在澳大利亚海域大打电子战,美军多架无人机被干扰落海,解放军大获全

台名嘴:中美军舰在澳大利亚海域大打电子战,美军多架无人机被干扰落海,解放军大获全胜近日。岛内评论员王尚智在一档节目中曝出了一个猛料:三周前美澳等多国联军在澳大利亚外海举行“护身军刀”演习时。解放军军舰在附近展开常态化侦察,美军随即派出多架不同型号的无人机抵近跟监,结果这些无人机全部失联坠海,未留任何回收可能。王尚智强调这是来自美军内部渠道的消息,虽无法提供具体数量与距离参数,但明确表示解放军未动用火力,全程以电子干扰手段完成对抗,堪称一场“静默胜利”。这则消息的技术合理性,可从参演装备性能中窥见端倪。解放军此次派出的815A型电子侦察船“天王星”号。桅杆顶端的球形雷达罩内装有新型米波反隐身雷达,能在300公里外捕捉无人机的电磁信号特征。舰体两侧的多组相控阵干扰天线,采用数字波束成形技术,可同时对20个目标实施定向干扰,单波束功率密度达每平方米1000瓦,足以压制美军无人机常用的Ku波段数据链。而伴随行动的052D型“桂林舰”,其舰载“海红旗-10”近防系统虽未开火。但其被动制导雷达持续跟踪无人机航迹,形成的电磁信号威慑迫使美军操作员陷入决策困境。美军无人机的折戟并非偶然。RQ-21“黑杰克”作为此次失联的主力机型,设计之初未充分考虑强电磁环境作战需求。其数据链采用固定跳频模式,每秒切换频率不超过50次,极易被“天王星”号的信号分析系统捕捉规律。当无人机群抵近至演习区边缘120公里处时,解放军电子战系统先以宽频噪声覆盖其通信频段,再通过伪造GPS信号制造定位偏差。澳大利亚《时代报》曾隐晦提及,演习期间联军部分无人机“因技术故障偏离预定航线”,与王尚智描述的时间线高度吻合。更值得关注的是双方的体系化对抗逻辑。美军此次演习重点测试“联合全域指挥控制”系统,试图通过AI算法整合19国联军的传感器数据。但“天王星”号的电子侦察系统截获了该系统的核心通信协议,导致美军不得不临时切换至备用频段,数据传输效率骤降60%。澳军参演的“安扎克”级护卫舰甚至出现雷达屏幕“雪花屏”现象,被迫关闭部分电子设备以避免被锁定。这种体系性的电磁压制,比单纯击落无人机更具战略威慑——它直接动摇了联军引以为傲的协同作战根基。事件背后折射出中美电子战能力的代际变迁。2018年“护身军刀”演习时,美军EA-18G“咆哮者”电子战飞机曾成功干扰解放军侦察船的通信系统,迫使我方暂时撤离。短短几年间,随着国产砷化镓芯片功率提升至300瓦级,解放军电子战装备的有效干扰距离从80公里拓展至200公里。跳频速度提升至每秒1000次,实现了从“被动防御”到“主动压制”的转变。尽管王尚智的爆料尚未得到中美官方证实,但国际社会对该区域电子对抗的关注已浮出水面。日本共同社援引匿名自卫队官员的话称,演习期间监测到“异常密集的电磁信号活动”,频谱覆盖范围从甚高频延伸至毫米波。新西兰国防部长在记者会上含糊其辞,仅表示“演习遇到一些技术挑战”。这些碎片化信息拼接出的图景,与解放军近年来公开的电子战演习成果形成呼应——2023年南海演训中,类似的无人机干扰战术曾成功应用于实战化演练。这场“静默较量”的深层意义,在于重新定义了现代海战的胜负标准。当美军无人机残骸沉入珊瑚海时,损失的不仅是装备,更是其在西太平洋的电磁频谱主导权。解放军通过非火力手段达成作战目的,既展现了技术实力,又把握了冲突升级的尺度,这种“精准控制”的能力,恰恰是大国博弈中最具威慑力的语言。正如王尚智在节目中感叹的:“当电子战成为战场主角,谁能掌握频谱主动权,谁就握住了现代海战的制胜钥匙。”目前,“护身军刀”演习虽已结束,但围绕电磁频谱的争夺仍在持续。美军已紧急向澳大利亚达尔文基地部署更多EA-18G电子战飞机,而解放军侦察船的活动范围也扩展至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北海域。
既然出动的是直-10,说明当时已经准备好动手了! 最近央视公布了一段解放军直

既然出动的是直-10,说明当时已经准备好动手了! 最近央视公布了一段解放军直

既然出动的是直-10,说明当时已经准备好动手了!最近央视公布了一段解放军直-10武装直升机在海上驱离外军MH-60R"海鹰"直升机的画面,直-10是陆军的主力武装直升机,主要任务是支援地面作战,按理说海上拦截应该是海军舰载直升机的活儿,但这次它却跑到海上"代班",说明解放军的战术越来越灵活。这架美军MH-60R"海鹰"直升机靠近我方舰艇时,直-10迅速从沿海基地起飞赶到现场,比海军舰载直升机更快抵达。尽管海上环境复杂,存在盐雾和气流等不利因素,直-10仍能精准执行拦截任务,在与外机的近距离周旋中迫使对方掉头离开,显示出该机型已具备良好的海上作战适应能力。关于陆军直-10直升机参与拦截外机的情况,可以从几个方面理解:从地理因素看,事发海域可能靠近我方岛礁或沿海基地,陆军直升机从陆地机场起飞比海军舰载直升机从军舰出动更快捷。从装备性能看,海军常用的直-9、直-20主要执行反潜和运输任务,而专精对地攻击的直-10具有更强的机动性,更适合应对外机的空中纠缠。解放军的作战体系为直升机拦截行动提供了全面支持,卫星首先发现外军舰艇动向,雷达持续跟踪直升机飞行轨迹,陆海空部队通过数据链系统实时共享情报,因此直-10的出动只是整个战场监控与指挥体系的最终执行环节。这次拦截事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解放军的"精准应对",既展示了强硬态度,又避免了冲突升级,直-10没有开火,而是用贴身飞行逼退外机,既维护了主权,又保持了克制。从装备角度看,陆军直升机跑到海上执行任务,说明解放军正在打破军种界限,未来"陆军上舰、海军上岸"的联合作战模式可能会越来越多。从战略上看,外军频繁派舰机抵近侦察,其实是在试探中国的反应,而解放军用专业、规范的拦截行动划清了红线,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作战能力。这次直-10的亮相,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拦截,更是一次战术智慧和体系作战能力的展示,未来在海上,这样的"空中较量"可能还会发生,但解放军的应对一定会更加游刃有余。
*“大陆军事实力到底有多强,你敢不敢讲?”前台北县长周锡玮在节目中爆出猛料,他高

*“大陆军事实力到底有多强,你敢不敢讲?”前台北县长周锡玮在节目中爆出猛料,他高

*“大陆军事实力到底有多强,你敢不敢讲?”前台北县长周锡玮在节目中爆出猛料,他高调表示:如果海峡两岸发生战争,美国会不会出手,这都是个很大的问题!他在节目中公开表示,大陆的军事实力已远超美军在亚太地区的部署能力,台海若真爆发战争,美国是否出手援助台湾,都是一个极大的问号。这番言论在岛内外迅速引发热议,一时间台美军事关系是否靠谱、两岸军力对比到底几比几成为舆论焦点。周锡玮并非无名小卒,他一直是岛内公开主张统一的政界人物,但这次,他用的是最冷静的数据逻辑在打脸民进党当局塑造的美国撑腰幻想。他指出,真正了解解放军的人都知道,现在的大陆军队已经不是二三十年前的模样,美军如果真的想涉足台海,可能根本没有足够的代价空间可谈。这不是夸大陆,而是警醒台湾。而这种声音,从岛内出来,更具震撼力,说明台湾内部已有一部分清醒力量意识到靠山靠不住的现实。现在的问题不是谁胆子大,而是谁更清楚局势的真实走向。大陆军力到底多强,不是一个媒体片段可以盖棺定论的,但美国智库、亚洲盟国、包括台湾内部的安全人士都越来越清楚一点,这支军队早已脱胎换骨。2024年美军印太司令部提交国会的听证材料中曾明确提到,解放军在常规打击能力、反介入作战体系、以及高端海空平台建设上已实现飞跃发展,尤其在导弹打击精度、电磁压制系统和天基侦察体系等核心维度上形成了系统优势。也就是说,如果一旦动手,美军要强行介入,将面临解放军系统杀伤链的完整打击,而不是以前那种美军主导空天网海的作战格局。从公开资料看,解放军火箭军部署的东风-17、东风-26、东风-21D等导弹系列,已具备远程精准打击关岛与西太平洋舰队的能力。美国航母战斗群如果硬要介入,可能在进入第一岛链之前就面临多波打击。而台岛本身早已被锁定在大陆常规远程火力的有效射程之内,不论是机场、军工设施、电网枢纽还是空军基地,几乎都已在精确毁伤列表之中。美军会不会出手,这个问题从来不是意志的问题,而是成本问题。美方从来没有承诺过无条件军事援助台湾,所谓《台湾关系法》也只提到协助台湾自卫,并没有明说要派兵参与战争。美军的战略长期建立在模糊基础上,就是不说清楚是否会出手,把对手困在不确定性中。但现在的台海局势已越来越压缩这种模糊空间。2023年CSIS智库的公开兵棋推演显示,在大多数情境下,美国介入台海冲突后,不仅要承担巨大损失,还必须面对日本、韩国是否参战的多重变量。日本虽有加强介入台海话语,但国内反战氛围强烈,韩国则更倾向于聚焦朝鲜半岛安全。在这种多方制约下,美军即便想出手,也必须权衡代价与收益是否对等。从美国国内角度讲,拜登政府与其冒险开启一场可能造成大量美军人员伤亡、军舰损毁的热战,不如继续维持军售与舆论支持的方式,打一场成本可控的信息战、经济战。台湾对大陆军事实力的认知,长时间以来被绿色政客有意模糊。他们通过抗中保台的包装,将台海问题塑造成一场民主对抗极权的斗争,将美日澳作为民主同盟来神化,以此掩盖自身治理不力。但这种叙事在越来越多岛内民众中正被现实击穿。台岛内部不少战略分析人士已公开承认,大陆军力发展速度极快,而台湾防卫体系老化严重,且结构性依赖美军支援。即使有美军支援,也不代表能撑得住几轮攻势。周锡玮的言论在岛内引发争议,是意料之中的。他打破了美国会来的幻想,指出大陆军力的真实强度,不是为了贬台扬陆,而是想逼迫台湾民众认清现实,不再做战争美梦。他之所以比大陆军事专家还敢讲,是因为他更了解岛内媒体与政府如何合力塑造虚假安全感。台海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谁喊话更响,而是谁能做出理性判断。当军事对抗风险一天天升高,任何继续炒作美国保台的声音,都是在为战争预支代价。眼下两岸的力量对比已经不是敌强我弱,而是系统不对称。大陆有动员能力、有战略资源、有区域压制手段,有摧毁性更有建设性。台湾如果只看表面兵力而不思考战略纵深,就无法从根本上评估自己所处的位置。美军会不会来,台军能不能挡,岛内敢不敢问这些问题,才是真正的核心。周锡玮敢讲,不是他比别人多几分胆量,而是他知道真相不等人,现实必须讲明。
俄乌冲突提醒中国:解放军要在西部沙漠,屯够300万人的武器弹药。这是俄乌冲突的一

俄乌冲突提醒中国:解放军要在西部沙漠,屯够300万人的武器弹药。这是俄乌冲突的一

俄乌冲突提醒中国:解放军要在西部沙漠,屯够300万人的武器弹药。这是俄乌冲突的一次教训,这场仗提醒了我们,必须要建设大型弹药储备库,起码能一次性满足300万人的需要,这究竟是为什么呢,建设地点又该在哪里呢?俄罗斯这场仗打得有多憋屈?2025年6月,俄军损失的坦克超过53%,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也折损近半。更绝的是,堂堂核大国居然要靠朝鲜和伊朗支援炮弹,这脸都丢到国际空间站去了!反观乌克兰,北约承诺的22万发炮弹到年底才能交货,前线士兵只能“数着炮弹打仗”,一炮打出去得先祷告三分钟。这就是现代战争的残酷真相:拼的不是谁的导弹更花哨,而是谁能把子弹管够送到前线。俄军每天消耗的炮弹相当于乌克兰一个月的产量,结果把自己的军工体系压得喘不过气来。咱们中国要是哪天被逼到必须摊牌,弹药供应跟不上的话,就算有99A坦克和歼-20也得抓瞎!有人可能会说:“解放军现役才200万人,屯300万的装备是不是太浪费了?”这纯属外行话!现代战争动员起来,预备役、民兵、甚至退伍军人都得顶上。再说了,300万人的储备可不是光存枪支弹药,坦克、装甲车、火炮、通讯设备甚至医疗包都得备齐,连螺丝钉都不能少!看看美国亚利桑那州的“飞机坟场”,存着5000多架退役飞机,那才叫真正的家底厚实。咱们中国要是在西部沙漠搞这么一个“武器坟场”,战时拉出来就能用,连改装时间都省了。更关键的是,这300万的储备得按高强度作战三个月来算——想想看,三个月的炮火覆盖得消耗多少炮弹?没有个几十万吨储备,根本撑不住!为什么选西部沙漠?这地方简直是老天爷赏饭吃!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万平方公里,比德国还大,往里面藏东西,卫星都得找瞎眼。更绝的是,沙漠气候干燥得能把人腌成肉干,武器弹药放个几十年都不带生锈的,比东部沿海的防潮仓库强一百倍。再说战略位置,西部沙漠靠近中印边境,离中亚也不远。要是印度在边境搞事,咱们的弹药库直接就能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,用沙漠公路运输比走青藏高原快三倍。而且沙漠地形稳定,建地下仓库抗空袭能力一流,就算敌人想炸,也得先在沙海里转三天找不着北。有人担心屯这么多装备得花天价,但咱们中国可是“基建狂魔”+“世界工厂”双buff加持!新疆的沙漠公路网已经四通八达,从东部工厂到西部仓库,铁路、公路、飞机齐上阵,运输根本不是问题。更绝的是,咱们的军工产能一旦全开,年产上千万发炮弹跟玩似的——俄罗斯一年生产450万发炮弹就累得够呛,咱们一个季度就能干完。不过,光有产能还不够,得把弹药分散储存,防止被一锅端。美国霍桑陆军弹药库占地10.5平方公里,分400多个仓库储存,咱们西部沙漠完全可以复制这种模式。每个仓库之间隔个几十公里,敌人就算炸掉一个,其他仓库还能继续供应,这才叫“狡兔三窟”的智慧!印度最近在中印边境增兵5万,又是部署导弹又是修机场,一副要跟咱们“掰手腕”的架势。但他们要是敢轻举妄动,咱们西部沙漠的弹药库就能教他们做人!300万人的装备储备,足够把整个藏南地区犁上三遍。更狠的是,咱们的弹药库里还藏着“老古董”——59式坦克改成无人战车,67式手榴弹挂在无人机上,这些“爷爷辈”的武器照样能让印度吃不了兜着走。至于美国,现在正忙着在澳大利亚部署核潜艇,结果咱们的055驱逐舰在人家家门口绕圈,直接把他们的战略部署搅了个稀巴烂。要是美国真敢在台海玩火,咱们西部沙漠的弹药库就能让他们见识什么叫“东风快递,使命必达”。到时候别说核潜艇,连航母都得躲得远远的!
俄乌冲突提醒中国:解放军要在西部沙漠,屯够300万人的武器弹药。这是俄乌冲突的一

俄乌冲突提醒中国:解放军要在西部沙漠,屯够300万人的武器弹药。这是俄乌冲突的一

俄乌冲突提醒中国:解放军要在西部沙漠,屯够300万人的武器弹药。这是俄乌冲突的一次教训,这场仗提醒了我们,必须要建设大型弹药储备库,起码能一次性满足300万人的需要,这究竟是为什么呢,建设地点又该在哪里呢?俄乌冲突打到今天,已经不是单纯比拼谁的武器更先进了,而是演变成了一场残酷的消耗战,比的是谁的“家底”更厚,谁的后勤更能扛。俄罗斯军队开战后,炮弹像流水一样消耗,很快就发现库存跟不上了,以至于不得不把几十年前封存的老旧坦克都拉出来用。这说明,即使是军事大国,面对高强度的持续作战,弹药储备也可能成为致命的短板。要知道现代战争的物资消耗远超和平时期的想象。俄军最猛的时候一天能打掉2万发炮弹,乌军反攻时一天也得用8000发,一个月下来光炮弹就得几十万发。再加上子弹、导弹、燃料这些消耗品,后勤压力大到超乎想象。中国作为幅员辽阔的大国,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。如果未来在边境地区发生冲突,前线部队需要持续不断的弹药补给,这时候要是库存不足,就算有再先进的武器也只能干瞪眼。就像俄罗斯,他们继承了苏联庞大的军火库,结果还是被消耗战拖得捉襟见肘,我们可不能重蹈覆辙。那为啥要选在西部沙漠屯弹药呢?西部沙漠地广人稀,远离东部沿海的经济中心和军事目标,安全性高。把弹药库建在戈壁滩里,周围几百公里没人烟,敌人想搞突袭都找不到地方。其次沙漠气候干燥,湿度低,对弹药保存特别有利。像炮弹、导弹这些东西,最怕受潮生锈,东部沿海潮湿的环境放几年可能就报废了,可在沙漠里存个几十年都没问题。而且沙漠地形稳定,地下工事抗炸能力强,就算遇到空袭也能扛得住。具体来说,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、内蒙古和甘肃的戈壁滩都是理想的选址。这些地方有现成的铁路和公路网络,比如格库铁路和阿乌高速,能快速把弹药运到前线。比如格库铁路是第三条进出疆铁路大通道,扩能改造后运输能力能提升到3000万吨/年以上,完全能满足战时需求。而且沙漠里可以分散建设多个储备库,每个库独立运作,就算其中一个被炸毁,其他库还能继续供应,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。况且建设大型弹药储备库可不是简单堆几个仓库就行。库房得用模块化设计,每个模块储存不同类型的物资,比如炮弹、导弹、装甲车零件等,模块之间通过铁路和公路连接,方便调拨。库房还得密封,配备恒温恒湿系统,防止弹药受潮变质。安保措施也得跟上,周边得有红外监控、无人机巡逻,甚至驻扎部队,确保万无一失。另外,还得建立智能库存管理系统,实时监控物资消耗情况,及时补充库存。有人可能会问,屯这么多弹药得花多少钱啊?确实,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但比起战争爆发后弹药短缺的后果,这点投入太值了。而且,西部沙漠的土地成本低,建设费用比在东部便宜得多。再说了这些储备库平时还能作为训练基地,部队可以在附近进行实战演习,熟悉装备和战术,一举两得。说白了后勤保障是战争胜负的关键。中国在西部沙漠建设大型弹药储备库,既能利用地理优势保证物资安全,又能通过完善的交通网络快速支援前线。这不是杞人忧天,而是未雨绸缪,是为了确保在未来可能的冲突中,我们有足够的“家底”打赢每一场硬仗。来源:光明网
台名嘴:中美军舰在澳大利亚海域大打电子战,美军多架无人机被干扰落海,解放军大获全

台名嘴:中美军舰在澳大利亚海域大打电子战,美军多架无人机被干扰落海,解放军大获全

台名嘴:中美军舰在澳大利亚海域大打电子战,美军多架无人机被干扰落海,解放军大获全胜近日,岛内评论员王尚智在一档节目中曝出了一个猛料:三周前,美澳等多国联军在澳大利亚外海举行“护身军刀”演习的时候,解放军军舰在附近“围观”,美军因此派出多架、多型号无人机前往跟监解放军军舰。结果,这些无人机全部有去无回,美军损失惨重。先说说这个“护身军刀”演习。根据公开信息,2025年的“护身军刀”演习是7月13日启动的,一直持续到8月4日,有19个国家参加,规模空前。演习范围横跨6500公里,从印度洋的圣诞岛延伸到珊瑚海,科目包括两栖登陆、地面机动、空战、海上作战,还首次加入了网络战和人工智能军事应用。这么大阵仗,解放军派军舰去监视其实挺正常的,毕竟这种大规模演习肯定会引起周边国家的关注。解放军这次派去的是815A型电子侦察船“天王星”号,还有052D型驱逐舰“桂林”号护航。815A型电子侦察船可是个厉害角色,它排水量约6000吨,船体上有四个巨型雷达罩和棱柱型封闭桅杆,配备多频段电子侦察系统,能捕捉从高频雷达波到低频通信信号的电磁频谱,几乎没有电子信号能逃过它的监视。它就像一个移动的情报中心,能实时收集分析敌方的电子信号。而且它还有战斗舰艇护航,形成了情报收集与战术制衡的双重保障。演习期间,美军确实测试了“堤丰”中程导弹系统,还进行了“标准-6”多用途导弹的实弹射击。“堤丰”系统是美军近年来重点发展的装备,具备远程精确打击能力。在这样的演习中,双方肯定会有电子信号的交锋,电子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。不过,说美军无人机被干扰落海,目前还没有官方或主流媒体的报道。台名嘴王尚智的说法有几个疑点。首先,他说是“独家消息”,但没透露消息来源,可信度就打了折扣。其次,他对具体细节,比如美军派了多少架无人机、距离解放军军舰有多远等,都不清楚,这就让人怀疑消息的真实性。而且,解放军的电子战能力虽然在不断发展,但公开报道中很少详细披露此类事件,尤其是涉及具体战术细节的内容。再看看美军方面。如果真的有大量无人机损失,美军不可能不发声。毕竟无人机属于高价值装备,损失情况通常会有记录。而且,澳大利亚作为演习的东道主,也没有相关声明。如果事件属实,肯定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,美澳双方不可能保持沉默。另外,电子战在现代军事中确实存在,但实际冲突的报道通常较为谨慎。电子战的指控可能涉及违反国际法或引发外交纠纷,所以各方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,一般不会轻易承认。即使有电子干扰,也可能是在正常的军事活动范围内,不一定就上升到“大打电子战”的程度。从台名嘴王尚智的过往言论来看,他在其他场合的发言也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。比如2020年他批评台湾防疫政策时,就曾发表过一些情绪化的言论,这让人对他的中立性产生怀疑。在涉及两岸关系的问题上,部分台湾评论员可能会为了吸引眼球而夸大事实,或者有其他政治目的。不过,也不能完全排除电子战的可能性。解放军的电子侦察船确实有能力收集电子信号,而美军在演习中测试新装备,双方在电磁频谱上的博弈是很正常的。但要说无人机全部落海、美军损失惨重,就有点夸张了。电子战的效果通常是干扰敌方设备,使其暂时失效,而不是直接导致设备坠毁。而且,无人机的设计通常有抗干扰能力,要完全让它们失去控制落海,需要非常强大的电子干扰手段,这种情况在实战中并不常见。综合来看,台名嘴的说法更像是一种未经证实的猜测,或者是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制造的舆论。在没有可靠证据的情况下,我们应该保持理性,不要轻易相信这类消息。同时,也要看到,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军事竞争确实存在,电子战作为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,双方在这方面的较量是长期的。但我们应该以客观、理性的态度看待这些问题,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。关于中美军舰在澳大利亚海域大打电子战、美军无人机被干扰落海的说法,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。我们需要等待更多的官方信息或可靠报道,才能对事件的真实性做出判断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要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,不要被片面之词所左右。
48架隐形战机南北对进,全面打击解放军登陆船团,美军泄露天机?这事得从头说起,

48架隐形战机南北对进,全面打击解放军登陆船团,美军泄露天机?这事得从头说起,

48架隐形战机南北对进,全面打击解放军登陆船团,美军泄露天机?这事得从头说起,台海问题一直是个敏感话题,大家老问:真打起来,美国会插手吗?米切尔研究所这份报告就跳出来给答案,说美军不光会插手,还会大干一场。他们设想台海冲突一开打,美军立马出动96架战机,组成南北两路空中打击群,直奔解放军登陆船团和台岛附近的海军砸过去。北边那队从日本冲绳、韩国鸟山基地起飞,盯着台岛东边的舰队打;南边从关岛杀过来,堵解放军西南和东南的登陆船。每队有8架B-52H或B-1B轰炸机、8架B-2或B-21隐形轰炸机、16架F-35A隐形战机,外加16架F-15EX,合计48架隐形机,听着挺吓人,他们还吹这是“最贴近实战”的设计,摆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架势。可这计划听起来牛,细一想全是窟窿,他们假设解放军啥也干不了,第一岛链的美军基地稳如泰山,飞机随便起飞;还觉得中国的防空和反隐系统跟纸糊似的,F-35想飞哪就飞哪。解放军这些年可没闲着,导弹、空军、防空网早就今非昔比,美军要是真敢这么玩,怕是连飞机起飞都费劲,更别提南北夹击了。咱们先聊聊美军基地这事,他们设想冲绳、鸟山、关岛这些地方安安全全,能随便派飞机出去。可现实是解放军有东风导弹,DF-21D、DF-26、DF-17,个个都是打固定目标的好手。DF-21D外号“航母杀手”,射程2000多公里,打航母都行,砸个机场跑道还不跟玩儿一样?一轮导弹下去,跑道成坑、机库塌了、油库炸飞,美军飞机还怎么起飞?别忘了,解放军还有轰-6K,带上长剑-20巡航导弹和鹰击-21高超音速导弹,远程就能把美军基地敲得头晕眼花。2023年东部战区演习,轰-6K就秀过这手,导弹精准命中海上目标,美国智库都看傻了,美军要是觉得这些基地能扛住第一波打击,那真是想多了。再说空中这块,美军觉得自己的隐形战机能横着走,可中国的防空网也不是吃素的。解放军在台海附近布了80多架歼-20隐形战机,歼-16和歼-10C随时待命,24小时盯着天。空警-500预警机在天上转,地面有米波雷达、反隐雷达、海上雷达连成网,F-35再隐形也跑不掉。歼-20配的PL-15导弹,射程300公里,能直接干掉美军预警机和加油机,PL-17更狠,射程400多公里,专打大目标。美军太平洋空军前司令威尔斯巴赫都说过,解放军的反隐能力让他“睡不着觉”,再加上红旗-9B、S-400这些防空导弹,从高空到低空全罩住,美军飞机想闯进来,怕是得掉一层皮。这推演还有个毛病,把解放军想得太弱了,他们假设登陆船团和舰队会被美军轻松砸烂,可解放军有052D、055驱逐舰,带海红旗-9B导弹,能打100多公里外的飞机。海军还有“航母杀手”鹰击-18,速度快得美军拦截都难,这些年解放军海军年年下饺子,2024年055大驱都服役10多艘了,台海附近水域全是他们的地盘。美军96架飞机听着多,真飞过来,能不能到地方还是个问题,别忘了,解放军的反介入体系就是专门防这种前沿进攻的。美军搞这出说白了,这不是真要打,而是吓唬人,他们想告诉日本、韩国、台湾这些小弟:别慌,我们罩得住,别看解放军气势汹汹,我们有办法收拾,顺便还想试试中国的底,看看解放军咋反应,能不能套点情报出来。米切尔研究所跟美国空军关系不一般,他们放出来的东西,多少带点官方意思。可解放军压根没搭理,东部战区照常演习,歼-20照飞,东风导弹照摆,美国这出戏唱得挺热闹,中国观众愣是没鼓掌。回想当年,美军在海湾战争、阿富汗打得顺风顺水,因为对手没空军没防空,美军飞机随便炸,可台海不一样,中国有全套体系,导弹准、战机猛、防空密,美国再牛也得掂量掂量。2023年兰德公司报告就说过,解放军的A2/AD能力让美军在第一岛链的行动“风险极高”,一旦开打,美军基地和航母都得挨揍,这份兵推完全没提这些,愣是当解放军不存在,太离谱了。美军这份推演听着唬人,其实就是给自己壮胆,解放军实力摆在那,美军想南北夹击,得先问问东风导弹答不答应,咱们得有信心,实力才是硬道理。参考资料:2025-07-0319:41·林伯南《美国新兵推结果:中美开战7天后4万解放军阵亡,美10多个基地损毁》观察者网军工组2023-03-24《【军闻】伯克级首舰延迟退役,“我们也想有个一年造仨驱的美国”》
解放军潜艇首次部署俄罗斯,中美俄潜艇将迎来海下暗战? 多家外媒报道,8月1日

解放军潜艇首次部署俄罗斯,中美俄潜艇将迎来海下暗战? 多家外媒报道,8月1日

解放军潜艇首次部署俄罗斯,中美俄潜艇将迎来海下暗战?多家外媒报道,8月1日,中俄“海上联合-2025”联合演习热热闹闹地开场了。在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(海参崴),中国的一艘“基洛”级柴电动力潜艇现身,参与这次演习。美媒马上就开始炒作,说这是中国潜艇第一次部署到俄罗斯附近海域,还强调中俄关系越来越铁了。巧的是,同一天,特朗普宣布要在俄罗斯附近部署2艘美军核潜艇。这么一来,“中美俄潜艇要在俄罗斯附近来一场海下暗战”的说法就传得沸沸扬扬。但事情真有这么夸张吗?先看看中国潜艇这次参与演习是怎么回事。这次中国派来的是“基洛”级的改进型636M潜艇。它和最早的877型比起来,性能提升了不少,尤其是静音效果特别好,在水下行动时很难被发现。它还装备了“俱乐部”潜射导弹,战斗力不容小觑。俄罗斯海军自己也有基洛级潜艇,所以双方在演练的时候,交流和配合会更顺畅。而且从保密方面考虑,派相对老一点的基洛级潜艇,能避免咱们先进潜艇的技术细节被别的国家知道。而“海上联合-2025”的意义十分重大。演习主题是“联合维护战略通道安全”和“联合应对西太平洋安全威胁”,科目很多,像舰艇锚地防御、联合巡航、联合防空、打击海上目标,还有通过敌潜艇威胁区等等。中国潜艇参加进来,能和水面舰艇模拟对抗,这样能检验和提升中俄两国海军的联合行动能力,以后遇到紧急情况,两国海军就能更好地协同作战。从目前来看,虽然海上的局势有点紧张,但各方都还比较克制。中俄联合演习,主要是为了提升两国军事合作水平,维护地区和平稳定,不是针对别的国家。美国部署核潜艇,可能有战略威慑的想法,但现在国际形势这么复杂,轻易在海下挑起冲突,对谁来说后果都很难预料。要是真像美媒说的那样,中美俄潜艇在俄罗斯附近来一场海下暗战,对中国海军来说,这其实是个难得的实战演练机会。在和平时期,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和世界顶尖水平的潜艇对抗。通过和美国核潜艇对抗,中国海军能检验潜艇性能、战术指挥和作战协同能力,找到问题及时改进。同时,也能锻炼中国海军官兵在实战环境下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,提升战斗技能和作战水平。而且,俄罗斯海军在潜艇作战方面经验丰富,中国海军还能通过和俄罗斯海军交流合作,学习先进技术和战术理念,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潜艇作战能力。这次的事也让大家更关注中美俄三国在潜艇领域的发展,以及它们对国际军事格局产生的影响。
俄乌冲突提醒中国:解放军要在西部沙漠,屯够300万人的武器弹药。这是俄乌冲突的一

俄乌冲突提醒中国:解放军要在西部沙漠,屯够300万人的武器弹药。这是俄乌冲突的一

俄乌冲突提醒中国:解放军要在西部沙漠,屯够300万人的武器弹药。这是俄乌冲突的一次教训,这场仗提醒了我们,必须要建设大型弹药储备库,起码能一次性满足300万人的需要,这究竟是为什么呢,建设地点又该在哪里呢?俄乌冲突打到今天,已经不是单纯比拼谁的武器更先进了,而是演变成了一场残酷的消耗战,比的是谁的“家底”更厚,谁的后勤更能扛。俄军刚开打那会,炮弹跟不要钱似的往外甩,一天两万发的消耗量直接把库存干到见底,以至于普京不得不把苏联时期封存的老旧坦克、火炮拉出来用,精准度直接降到个位数。这说明啥?哪怕是军事大国,面对高强度的持续作战,弹药储备也可能成为致命短板!乌克兰更惨,因为自家军工生产能力几乎为零,每天几千发炮弹全靠北约“众筹”,西方国家连过期弹药都翻出来凑数,前线士兵拿着先进的火炮,却常常因为没有炮弹而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。这场战争给中国提了个醒:现代战争就是个无底洞,没有弹药储备,再牛的歼-20也只能当观光机,再先进的055大驱也只能当渔船。俄军那库存消耗速度,要是解放军碰到类似情况,西部沙漠里没个300万人的弹药储备,估计连第一轮齐射都撑不过去。想想看,一个重炮旅一次齐射就得打掉几百发炮弹,按俄军那消耗速度,300万人的储备也就是个把月的量。要是再算上无人机蜂群、精确制导导弹这些“吞金兽”,没个天文数字的弹药堆着,分分钟就得跟俄军一样去翻老仓库。至于为啥选西部沙漠,这就得夸夸老祖宗的地理眼光了。新疆那片戈壁滩,一年下雨少得可怜,空气干燥得能当天然干燥剂。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飞机坟场,几千架退役战机往沙漠里一扔,几十年后拉出来还能飞,这就是天然的武器保鲜库。中国西部沙漠同样道理,坦克装甲车露天放个十年八年,顶多落层灰,除锈都省了。更关键的是,沙漠地广人稀,随便挖个坑埋几万吨弹药,卫星都找不到,敌人想炸都没处下嘴。不像东部沿海,弹药库离城市太近,一颗导弹过来,大半个城市得跟着遭殃。有人可能会问,300万人的弹药得堆多大地方?这么说吧,光子弹就得几十亿发,炮弹几十万吨,再加上几万架无人机、几千辆坦克,没个几百平方公里根本放不下。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随便划块地,面积比好几个上海还大,足够建十个八个“弹药城市”。而且,沙漠里建仓库成本低,不用考虑防洪防潮,挖个坑搭个棚就行,比东部钢筋混凝土工事便宜多了。再配上智能监控系统,手机上就能查弹药库存,简直不要太方便。运输也是个大问题。中国高铁网虽然发达,但战时铁路线就是活靶子。不过西部沙漠边上就是兰新铁路,战时拉上几列装甲列车,弹药直接从仓库运到前线。更绝的是,西部靠近中亚,通过中欧班列,战时还能从俄罗斯、伊朗这些“弹药盟友”那里补货,形成一个“弹药丝绸之路”。想象一下,前线打红了眼,这边火车源源不断拉来炮弹,那边中亚兄弟再送点“土特产”,这后勤线比美军关岛基地还稳。还有个关键因素:现代战争讲究“分布式杀伤”,弹药库不能集中在一个地方。西部沙漠正好可以分散布局,每个仓库藏个几万吨弹药,敌人就算炸掉一个,还有十个八个备用。以色列的地下弹药库就是例子,几百个山洞分散储存,敌人炸了三个月都没炸完。中国西部沙漠也能这么干,挖几百个地下洞库,每个洞库藏不同类型弹药,形成一个“弹药蜂窝”,任你导弹再厉害,也炸不完。当然,建这么大储备库不是为了打仗,而是为了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。就像瑞士,弹药储备够打十年,虽然中立,但没人敢惹。中国西部沙漠的弹药山,就是最好的威慑——告诉某些国家,想跟中国打消耗战?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这么大的“弹药钱包”。最后再算笔经济账。建300万人的弹药库确实得花不少钱,但跟战争损失比起来,这就是九牛一毛。俄乌冲突打了三年,双方损失都超过万亿美元,中国要是提前花个几千亿建储备库,说不定能省下几万亿的战争开支。再说了,中国军工产能本来就强,平时生产线开足马力,战时还能动员民企转产,弹药只会越打越多,不像俄罗斯被制裁得只能找朝鲜买炮弹。说到底,西部沙漠建300万人的弹药库,就是给中国国防上了个“双保险”——平时是威慑,战时是底气。至于那些担心成本高的人,不妨想想乌军现在为了找炮弹满世界磕头的样子,就知道这钱花得有多值了。毕竟在现代战争里,“弹药自由”才是真正的自由。对于这件事,你有什么看法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